第十二章-《白衣规培记》
第(2/3)页
“张~季~景!”李磊再次喊出我的名字。我急忙跑过去,俯身竖着耳朵仔细听着。
“又错了!就你出错最多。哼哼,看来以后我得多多关注你。”说着又拿出一份病历,他指着住院录说道:“现病史写的太简单了,你看这里,只写了因超声提示内膜息肉收入院就完了?入院时,大病历都白抄了?阴性症状都得写,内膜息肉一个特点是经间期出血,对吧?有无经间期出血情况是不是得描述一下。对于初次发现息肉的,我们都会建议月经干净后再复查。内膜厚的时候,就像一堆杂草,息肉就像里面的小石子被掩盖,这时超声看不清。月经干净后内膜变薄,相当于把草都割净了,息肉在这个时期会看的更清楚。所以初次超声情况,复查情况都要记录。而且诊断也不这么下,病理结果提示息肉才下息肉诊断,没做病理我们不能确定是什么,虽然经验告诉我们它很可能就是息肉,不确定的东西不要写。可以写宫腔占位,黏膜下肌瘤也可以写宫腔占位。”李磊啜一口茶,歪着头看我,他眉毛微挑着,唇角的慈祥的笑意带着几分讥讽:“你写的这病历要是落到内科主任手里,非骂死你不可~”
我乖巧地挤出一个苦笑,赶紧拿着病历回到电脑前开始修改。多点教训总是好的,我能从他们的教训中收获很多,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初学者。而周振大夫不同,他虽是我同组的上级大夫,有好几次我看到他拿着我写错的病历跟胡云抱怨训斥,然后胡云再拿给我修改。我有时在想为什么他不当面训斥我,我愿意接受批评的,好像他很讨厌我,讨厌到连话都不愿意跟我说一样。有一次胡云拿着病历询问周振手术方式,他随便应付了几句。当胡云觉得不明白再次问他的时候,他却不耐烦地推脱了,说自己心情不好。科里的一个姐姐,见状调侃道:“哎哟,为什么心情不好呀,肯定是为情所伤。”
“就你懂!”周振叹口气回了自己值班室。从那以后我便开始对他产生一种厌恶的的感觉,个人情绪怎么能带到工作中来呢,再加上他老是不当面指出我的错误,厌恶加倍!
对我而言,开一个私人诊所,获取最宝贵的经验应该是去门诊学习。在病房里都是妊娠剧吐液体管理、保胎、手术的,那种常见病多发病只需门诊处理的患者也来不了病房。不过病房的工作很忙碌,我们学生是几乎没有机会去门诊学习的。想到快要毕业,到时候自己不得不独当一面而孤立无援的情景,就有一点后怕。想未来的工作不受阻,就得趁现在这个宝贵的时间更加努力学习,应该像一个小偷甚至强盗一样,恬不知耻、不择手段地去获取需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日没有时间,那就抽周末还有下夜班的时间去跟门诊好了。经过在病房的一段时间,每个上级大夫的性格了解的差不多。周振是我同组的大夫,但是他的脾气有些急躁,如果不懂的问题多问几句,他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开始骂人。年轻的大夫副高以下没有门诊资格,所以就只有李磊最适合了。
我虽不是李磊一组的,但是他担任着质控,整个科室住院医的病历他都管,而且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好为人师”。虽然“好为人师”这个成语有贬义的味道,但是用在一个积极教学的老师身上,绝对是褒义!他在门诊上还有去会诊时遇到的特殊病例都会回来主动跟学生们分享,传授我们宝贵的临床经验。有时患者来科室刁难,只要他听到,不等学生汇报他就会挺身而出,往往都是三言两语就把患者打发了。他情商很高,说话也很有技巧。虽然他不怎么上手术,但是他对常见病的治疗处理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对我而言,真是太适合不过了,小操作,小技巧,基础病诊断沟通,恰是一个小门诊大夫所需要的。
临近周末,我在网上查了专家坐诊信息,看到李磊周末门诊,恰好我也没有值班,便决定找个恰当的机会跟他提一下跟诊的事情。
我初到科室时,沉默寡言一些。很多时候都是祸从口出,说的多了得罪人都不自知。慢慢地熟悉了些,我会在李磊闲聊时刻意搭讪几句,引起他的注意。
午餐时,大家都在讨论自己的拿手菜。周振问李磊:“你平时擅长做什么菜?推荐一下。”
李磊放下筷子,信心十足地说道:“周老师你可算问对人了,我还真有一个拿手菜,我自创的‘黄面茄子’。把茄子切成薄片,蘸干面再裹上鸡蛋液,在油里炸一遍。最后葱姜蒜、八角、老抽、豆瓣酱爆香,放入炸好的茄子,用水炖。简直人间美味!”
我听得两眼冒光,直勾勾地盯着李磊,故意奉承地说道:“听起来就很好吃,我可喜欢吃油炸食品了。我们老家那边,也做这个。”
李磊满脸堆笑,笑吟吟地看着我,“是吧,我也喜欢吃油腻的。因为茄子裹了鸡蛋液,炖出来会有一点鱼腥味儿,像是炖鱼,我们也叫它鱼面茄子。”
第(2/3)页